焦点精选!打针的时候闭上眼,真的能减轻痛苦吗?
打针的时候闭上眼,真的能减轻痛苦吗?
无论是打疫苗还是抽血,大家的童年,或多或少都被「打针」的恐惧支配过。
有网友调侃,打针是人类的一生之敌,最让人破防的不是针扎下去的瞬间,而是等待扎针的时刻。
当一群小朋友组队扎针时,这种恐惧还会成倍放大、直击人心。
(相关资料图)
也有孩子从小就能自我攻略、自我安慰,堪称打疫苗的最高境界。
受访专家
应急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护师 孔令煜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打针的时候不看更疼
打针时闭上眼睛或转过头去不看,这样做真的可以减轻痛苦吗?
《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称,打针或抽血时,闭眼或转过头不看,不但不能减轻疼痛,还会加剧心理负担。
闭着眼别过头时,人们会想着什么时候“突然”被针扎一下。
这会带来未知的恐惧,从而导致神经高度紧张,压力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多种器官,使机体产生出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主观上给疼痛评估加码。
相反,凝视身体,能“确认”伤害到来的时间,有一定镇痛作用。
因此,研究作者认为,进针时最好用眼睛看着,这样痛感会少一些;如果把针头进行视觉放大,效果可能会更好。
两件事引发打针恐惧症
对于上述研究,肯定有人要反驳,认为“看着的时候更害怕”。
这可能属于“针头恐惧”,又叫“打针恐惧症”,指对针类存在特别惧怕的心态,不仅针头,对铅笔尖、圆规等也感到害怕,不愿看针尖刺向自己。
害怕针头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
1.针头引起了恐惧联想,比如小时候遭遇过被尖锐物刺痛的创伤。
2.对疼痛特别敏感的人,更容易害怕针头,疼痛的敏感程度与遗传有关。
有些人针头恐惧比较严重,会出现“晕针”现象。
这是指在进行肌肉注射或抽血时,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使迷走神经兴奋甚至亢进,内脏器官血管扩张,引起心肌收缩无力,使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出汗甚至晕厥。
打针时,注射在哪个部位更疼
基础的护理操作中,按药物注入部位由浅入深可分为: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
临床中,根据不同药物性质及作用要求,需选择不同注射方式。
皮内注射
多选择在前臂内侧,常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即“皮试”),以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该部位神经末梢丰富,注射时痛感较强。
皮下注射
主要用于注射小剂量药物,不能或不宜口服给药,但需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药效的药物,比如胰岛素、肾上腺素,可采取这种方式。
疫苗接种也多选择皮下注射,多是在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外侧。
肌内注射
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但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挥疗效,或注射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的药物,可选择肌内注射。
多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和大血管较远的部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
静脉注射
如果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或不宜口服、皮下、肌内注射,但需快速发挥药效时,临床会选择静脉注射。
多用于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和急救。
如何缓解打针恐惧
大部分人都讨厌扎针,但接种疫苗、注射治疗、血液检查……我们要经历许多针刺瞬间,如何减少恐惧和痛感?
如果你没有晕针的情况,建议直视针头和进针过程,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慌。
如果实在害怕针头,试试把脸别过去,还可以和陪同的人聊天,分散注意力。
对于有晕针情况的人,建议在注射或抽血前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情况,以防意外发生,严重的需求助心理科大夫,进行脱敏治疗。▲
本期编辑:徐梦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