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点亮每一颗“星”
用心点亮每一颗“星”
——莒县全力守护孤独症儿童健康
【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王霞
4月17日,从莒县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莒县精神康复医院里传来一阵阵儿童跟读声。跟随声音,记者来到康复医院的集体训练室,清脆的跟读声在教室里回响,像一段和谐的晨曲。
据了解,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一位男孩小源(化名)是一名孤独症儿童,他从初筛发现异常到进行康复训练用了不到20天,这用时之短都得益于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
小源在快两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他的父母先是带他到当地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初筛检查,后又到莒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了复筛,最后在莒县人民医院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莒县残联收到县妇计中心报送的特殊儿童信息之后,立即联合县妇计中心通知小源的家长带小源到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并将相关政策进行了解释和说明,让小源能够尽早接受康复训练,抓住康复的关键时期。
“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一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莒县残联理事长孙传国介绍,一般来说,8岁前是孤独症的最佳干预期。其中,3岁前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年龄越小,大脑发育的可塑性越大。所以,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最重要的策略。
如何尽最大努力,守护孤独症儿童,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莒县全面落实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探索建立早发现、早干预的孤独症儿童全过程干预工作机制,创新制定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工作机制的通知》,实行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有机结合、有效衔接的工作模式。
2021年6月,莒县残联等9部门出台了《莒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救助对象之一就是符合条件的0—17周岁的孤独症儿童。《方案》明确,在机构集中接受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儿童救助标准从每年1.5万元提高到了每年2万元,“机构+社区+家庭”模式的孤独症儿童救助标准从每年5000元提高到了每年6000元,还首次发放孤独症儿童家庭送训生活补贴,给予在机构内集中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儿童家长每月最高500元、每年最高5000元的送训生活补助。
“如今,有了送训补助这5000元,着实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要不然和孩子做康复训练,无法外出打工赚钱,日子过得很紧巴。”孤独症儿童家长刘先生说。
“残疾人是困难群体,残疾儿童更是困难群体中最需要关心的群体。”孙传国表示,一直以来,莒县残联将实施残疾儿童康复作为残联的主责主业之一来抓,每年都为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办理康复救助。去年,莒县共投资1400余万元救助了710名残疾儿童,其中,不同年龄段、有康复需求的未成年孤独症儿童均可申请康复救助,实现了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应救尽救”。
不仅如此,莒县各有关部门也不断加强沟通协调,横向扩大政策实施和监管覆盖面,深入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纵向打通康复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动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高质量开展。
汇聚合力,凝聚大爱。在政府兜底、机构支撑、社会支持下,莒县针对孤独症儿童全过程闭环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水平逐步提高,孤独症儿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机制不断完善,孤独症儿童和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提升。